這麼龐大的數字他們是什麼樣程度的人?疏文上面有權有實,在這個地方說,第五、權實者,夫能對揚聖教影響其跡,靡不是權,在這裡是為了要來做影響眾的,主、伴圓融這個都是權巧示現的,但是如果是當機眾都是實的,好比十住位的當機眾就是要修學十住法門的菩薩,他是實的他不是權巧示現的,諸教所明,穢土之中雜類菩薩、聲聞,皆通權、實,地前是實,地上是權,為什麼這樣講呢?你說地前應該是權地上是實才對,真正大菩薩會出現在穢土當中,他是權巧示現,地前的菩薩他是真正生在凡聖同居土,所以他是實,大菩薩其實他應該住在完全清淨的國土,但是他會在穢土當中跟雜類菩薩在一起,那是為了權巧示現做影響工作的,因為什麼?他說法身無生,生五道,法身菩薩證得法身大士的菩薩,他會淪落在五道當中嗎?為什麼會在五道當中呢?是權巧示現,他有他的工作要做,淨土菩薩唯實,是實報生,雜類聲聞是權,假如在淨土當中出現的聲聞眾,那是權巧,在逝多林中出現的舍利弗跟他的小乘弟子,那是權巧,但是如果依照這個經,他說同生、異生皆通權、實,海印定現,實德攝故,隨緣隨位而示現,在七處九會當中,在一時頓演的海印三昧當中他就沒有所謂的權、實之分,對佛來說都可以隨心應現隨位而示現,十住的菩薩在他的階位就該出現,十行位的菩薩在十行的會場就應該出現,所以他說隨位而示現不分權巧,這是他的果德,在第二會當中他就說莫不皆是一生補處,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莫不皆是一生補處。所以在第二會的開頭就是〈如來名號品〉,這裡面出現的都是一生補處的菩薩,這些大眾在這個地方出現,都是為了主、伴互彰互相影響,所以這個地方曾經有一段疏文說:故有經云:昔為釋迦師,今為佛弟子。這句話怎麼解釋呢?什麼人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?那一尊菩薩是一切佛的老師?文殊,可是今天在這個會場他變成佛的弟子對不對?所以在這個地方清涼國師他寫疏的時候,他說故有經云,當時他沒有想到是那一部經,結果他後來檔案庫又找出來了,是哪一部經?待續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