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首國師分判釋迦如來一代教典為三時五教:《華嚴經》〈如來出現品〉三十七之一:「譬如日出於閻浮提,先照一切須彌山等諸大山王,次照黑山,次照高原,然後普照一切大地。日不作念:『我先照此,後照於
彼。』但以山地有高下故,照有先後。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,成就無邊法界智輪,常放無礙智慧光明。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,次照緣覺,次照聲聞,次照決定善根眾生,隨其心器,示廣大智。然後普照一切眾生,乃至邪定,亦皆普及,為作未來利益因緣令成熟故。而彼如來大智日光,不作是念:『我當先照菩薩大行,乃至後照邪定眾生。』但放光明,平等普照,無礙無障,無所分別。」此文中於「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。」之前為譬喻,之後為合法。於一法一喻之中,顯示如來始從成道、終至涅槃五十年中,先後說法之次序,亦是如來教育之方針。此教育方針,乃順乎自然之趨勢,非有心之安排。賢首國師根據此文,將如來五十年中所說之言教,就已傳譯中國者,作有方法之整理。倘名之為佛學大綱,亦無不可。此一大綱分佛說法為三時,亦即三期,判教材深淺為五級,亦即五教,並依佛所說義理,區分修行實踐之依據為十宗。
三 時
第一、日出先照時,第二、日昇轉照時,第三、日沒還照時。第二、日昇轉照時中,又分初轉、中轉、後轉。五教:小教、始教、終教、頓教、圓教。日出先照時,如前所引之經文:「譬如日出,先照須彌山等諸大山王。」因太陽初出,在尚未越過地平線以上,陽光上射高山之上端。以此喻以說明,佛陀初成正覺,將自己所覺悟之最高真理全盤吐露。所能接受此最高真理之學生,皆初住以上之菩薩。所以經上說:「如來應正等覺常放無礙智慧光明,先照菩薩等諸大山王。」此在佛學上之術語,名曰直暢本懷,隨自意語。實專指《華嚴經》而言。《華嚴經》直顯佛陀所證之一真法界,因果該徹,事理交融,號稱無上根本法輪,是佛教至極之理論。如: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〈如來出現品〉第三十七之一:「佛子!譬如日月隨時出現,大山幽谷普照無私。如來智慧亦復如是,普照一切,無有分別,隨諸眾生根欲不同,智慧光明種種有異。佛子!是為如來身第四相,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見。復次,佛子!譬如日出,生盲眾生無眼根故,未曾得見;雖未曾見,然日光之所饒益。何以故?因此得知晝夜時節,受用種種衣服飲食,令身調適離眾患故。如來智日亦復如是,無信、無解、毀戒、毀見、邪命自活,生盲之類無信眼故,不見諸佛智慧日輪,雖不見佛智慧日輪,亦為智日之所饒益。何以故?以佛威力,令彼眾生所有身苦及諸煩惱,未來苦因皆消滅故。」
第二、日昇轉照時:前曾言之,轉照中又分初、中、後三轉。初轉時,說生滅四諦、十二因緣,教化聲聞、緣覺,了生死苦,得涅槃樂。經如《阿含》、論如《俱舍》等,是此一時期之教材。在五教中稱為小教。
中轉時中建立八識、二無我,三性、三無性,分析宇宙萬有皆唯識變。宇宙萬有以第八阿賴耶之業識為因,有關條件為緣。因緣和合,依他似有,是為依他起自性。眾生不了因緣生法,循名著相,執為實有,以致造業受苦。是為徧計執自性。修唯識理觀,於一切法了知依他似有,徧計本空,證二無我,契圓成實性。是謂唯識法相宗,亦名明有三乘之有宗。《解深密經》、《瑜伽師地論》、《成唯識論》等,為本宗之主要經論。同時明因緣和合而生萬法,萬法唯是假名,其體畢竟是空。《中論》云: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」能證所證,一切皆空,必須空得徹底,方為中道了義。是為空宗,亦即明空三乘。《般若經》中之一部以及中、百、十二門等論,皆是此宗之教材。此二在五教中稱為大乘始教。賢首教義中以空宗為始教,以相宗為分教。始者,始初;分者,部分。徧明空有,既非終極,亦非全體,所以又名之為大乘權教。」唯此二說,為專研法相、三論兩宗者所不承認,是亦見仁見智,各各不同,在學者間,自亦難免。
待續...
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
十五、華嚴宗的教判三時、五教、十宗(一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