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、在因位來說,每一個人修行在因位,他所發的行願都不一樣,他所了解的程度不一,在這個地方說華嚴的因大,是因為他所發的第一個就是菩提心,也就是成佛的心,他要發第一個就是要發出成佛的心依菩提心,他所在因位當中起的信、解、行、證乃至他的願,都是跟一般的菩薩境界所無法比較的,他所起的解、行、願、證精勤匪懈,成就諸位,在六位當中都可以具體的做實際了解。
第六項也就是他的智大,他的智慧大到什麼地步呢?所謂的智大,大智為主,運諸萬行,偏嚴一切,無所遺這是經裡面講說用他的智慧去莊嚴佛果,同時智慧是可以以智導萬行,我們一般如果說菩薩的修行缺少智慧層面,只是一般世間的道德行為不能稱為足以莊嚴佛土的萬行因華,所以智大是每一個行,每一種修行都以這個智來做先導。
第七個是他的教,教大所謂他的教大,在經文當中每一文一句都可以結通十方,同時是三際也就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重重無盡的結通十方,所以在經文當中,我們在在處處都可以看見,《華嚴經》每一段經文裡面,都有十方無盡的佛跟菩薩的出現,而且具備有主、伴說法主跟其他的常隨眾或者當機眾、影響眾等等,主、伴還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而來的佛跟菩薩大眾。
第八個是他的義理,義大就是他能夠經由這個經,所詮釋的法界的義理,有如帝網交絡一樣的重重無盡,沒有一樣義理會被遺漏掉,也沒有世間任何一個義理不能夠解釋。
第九種就是他的境界大,境界大說他所面對的是無盡的眾生,他都要化度,所以稱為境大,這是根據每個人的願行不同,必須接受的考驗的境界也是無盡的眾生,今天如果發下要去修一乘法的心量,當然也是非常的大,因為你所要面對要化度的眾生是無盡的眾生,不是某一方一個角落的國土的眾生,乃至於僅止於娑婆界的眾生或是某一個淨土的,其實在淨土當中的眾生,不需要我們去教化他,是在生死輪迴當中的眾生,才需要我們去教化,所以這個境界要修行,應該要去面對這個境界是不能離開眾生的。
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6
張貼者: .. 於 晚上11:07
標籤: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