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
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8

  第六、廣攝義,這個地方的定義也是差不多就是通攝無邊異類法,這一部經裡面你說他包含什麼呢?他有包含唯識、包含般若,有包含非常多的其他教理所含攝的意義在裡面。
  第七、廣德義,具攝二嚴諸勝德,二嚴就是正報跟依報的莊嚴都具備在裡面。
  第八、廣生義,能生無量廣大的果海,這是從這個法門的修行他可以產生無量的果,佛果的境界,這個功德像海一樣多。
  第九、廣絕義,絕也就是說他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的心跟意識所能夠去稱量,所能夠知道的。
  第十、廣知義,就是如果今天依照這一乘教義去修行,可以具足種智破一切的邪見障礙無有餘。這是十種定義。
  方廣的十種定義,另外大方廣,接著就是佛字,佛也應該有十種定義來解,但是我們大家對佛字應該都不陌生,他這裡面是以十佛來做解釋,十佛這裡面有所謂的法界佛、涅槃佛、隨樂佛、成正覺佛、願佛、三昧佛、業報佛、住持佛、心佛、本性佛,這裡面有十種定義,他後面有做解釋,十佛就是根據〈離世間品〉裡面所提到的十佛,說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就可以知道,如來的身有菩提身、願身、化身、力持身、相好莊嚴身、威勢身、意生身、福德身、法身、智身,一共有十種身,這是為了化度眾生的時候,行使不同的功能,用不同的身去展現他的度生的事業,要解釋佛,就是佛有十種身,證得八地以上就可以展現十身,同時十身也代表後面的十種佛。十佛即是十身,正覺佛就是菩提身,願佛就是願身,業報佛就是相好莊嚴身,因為我們平常看見的佛其實是相好莊嚴,是示現給我們眾生看的,他有的時候是會用一般人的形式來出現的,所以這是業報佛,釋迦牟尼佛他同樣以一個老比丘的身形,但是他展示出成佛的丈六金身,是相好莊嚴的,但是他跟我們眾生一樣,還是承受業報的本體。住持佛就是力持身,涅槃佛就是化身,法界佛是法身,心佛是威勢身,三昧佛就是福德身,本性佛是智身,隨樂佛是意生身,這個都有個別不同的定義。十佛十身在我們〈世主妙嚴品〉的第一卷經開頭,講到佛的十身的時候,他都有個別的經文解釋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