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
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9

  下面大方廣佛華字,華字也有十種定義,裡面他說第一種含實義表於法界含性德,有法之界,法有到什麼樣的境界,華就到什麼境界,法包含什麼樣的性德,華就具備有什麼樣的性德。
  第二種,光淨義是本智明顯故,這是他的智慧所展現出來的光明跟清淨。
  第三種叫做微妙,修行的每一個行都跟法界相同,是乘法界而修行的。
  第四種,適悅義是順物機,物就是指眾生,機是指機感,這就是讓眾生,隨著眾生的悅就是歡喜,順就是恆順,適合眾生歡喜的程度去做。
  第五種引果義,說去修證種種的因華,他主要就是要感果德起正覺,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後的正覺佛果。
  第六個端正義,行與願俱,無所缺故。最初所發的大願,是菩提佛果的成就的心願,所以不違背,每一個修行都不違背這個願,沒有任何的缺失。
  第七種無染義,就是說每一個修行當中,都具備有三昧的境界。
  第八個是巧成義,每一種修行,他德業善巧,在這裡面他具備有善巧方便的智慧。
  第九個是芬馥義,眾德住持,流馨彌遠,這裡面說萬分的因華之所以能夠成就,就是住持眾德在五十二個階位當中的德行,所必須修行具備的十度波羅蜜以及普賢萬行,是要能夠住持。
  第十種開敷義,就是眾行敷榮,令心開覺,令心開覺的覺就是要能夠悟得本性自在的本性具足的佛性。裡面他又舉了一個例子說〈入法界品〉當中的普眼長者,他曾經把因來配成就的十波羅蜜,他所成就的解脫門當中十種果德的身相,後面他就舉例說明,為欲令其具佛相好,稱揚、讚歎檀波羅蜜十度波羅蜜就是萬行因華的主體,他說為了要成就相好光明的身,而去修檀波羅蜜就是修布施,我為了要得到清淨的佛身,能夠至一切處,我去讚歎尸波羅蜜,就是去讚歎持戒。第三個他說,我為了要能夠得到清淨不思議身稱揚、讚歎忍辱波羅蜜又說菩提身就是忍辱波羅蜜所成就的,為欲令其獲得如來無能勝身稱揚、讚歎精進波羅蜜,後面還有很多把這個十度去配十身修行十度成就十種身加起來,圓淨十度八萬四千波羅蜜門,萬行頓具,該上十華是故梵本名為雜華。如果你說只有十度那是不盡然,十度有八萬四千波羅蜜門,種種加起來是像雜華一樣的多,種類繁多這些都是拿來莊嚴佛果的。
  接著下面說的就是嚴字,嚴也有十種不同的定義,但是他的解釋比較簡單,他把他歸類在物質上的莊嚴跟修行功德上的莊嚴,如果我們用寶物來莊嚴,比如說像把真珠、珊瑚拿來莊嚴佛身,或者用金來鑲佛的身,這是一種莊嚴,但是如果用修行,用萬行的因華的修行,可以莊嚴成就十種佛身,佛身的莊嚴,這種佛身不是物質上的莊嚴,是修行功德上的莊嚴,所以這是必須要約圓融修故,就是根據前面十種華字的因來莊嚴十種佛身,這是他的解釋。最後一句結語可以看到,理由修顯,故以行華嚴理,行從理發,則以理華嚴行。道理要經由修才能夠表現出來,這個是行華嚴從行當中去了解這個道理這是理華嚴,有所謂的行華嚴跟理華嚴二種不同的層次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