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三業普周
①法分
1.意業
經云:智入三世,悉皆平等。
接下就是他的意業他展現他的三業,從智入三世,悉皆平等。開始從這個地方有十種身,十德別顯十身,文即分十:第一、三業普周;第二、威勢超勝;第三、福德深廣;第四、隨意受生;第五、相好周圓;第六、願身演法;第七、化身自在;第八、法身彌綸;第九、智身窮性、相之源;第十、力持、身持自他依正。這裡一共有十種身,先是說三業普周,三業就是從意業開始,從意業,次後身業最後再語業。意業當然成正覺的佛,佛的意業當然是他的智慧,他的智慧進入三世,智慧入三世平等是成正覺也,什麼樣的智慧入三世?他有兩種解釋:一個是如量智,一個是如理智。如量智就是達俗智而入三世,就是所謂的俗諦,了解俗諦進入三世。第二個是如理,如理智是無分別智證得真如,悉皆平等,所以這個地方有二種智慧先證得俗諦,第二是證得無分別智,不管是真諦、俗諦達到平等,所以他說進入三世悉皆平等,這是他的意業到達這種程度的說明,至於他的智慧到底是證得什麼樣的智慧?佛所成就的四種智慧,菩提就是智慧,成佛時候才有的智慧,也就是根據那四種智所成就的。
2.身業
經云:其身充滿一切世間。
疏云:二、其身下,身業也。通三世間,故云一切。此正覺身,以是十身之總故。此其身通於三身、十身,無不充滿。
3.語業
經云:其音普順十方國土。
疏云:三、其音下,語業也。順有三義:一、順異類言音,經云:一切眾生語言法,一言演說盡無餘故。二、順所宜說法,如來於一語言中,演說無邊契經海故。三、則順,佛以一妙音,周聞十方國故。
②喻分
經云:譬如虛空具含眾像,於諸境界無所分別。又如虛空普一切,於諸國土平等隨入。 疏云:二、譬如下,喻顯,通喻三業。然佛三業非喻能喻,唯虛空、真如略可顯示,更以餘喻,便為謗佛。然虛空喻,有同、不同。故下經云:解如來身非如虛空,一切妙法所圓滿等,此顯不同。今分取同義。同義多種,如下〈十忍品〉。
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34
張貼者: .. 於 凌晨1:54
標籤: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