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菩薩處胎經》第四,經云:計我成佛身,此剎為最小,座中有疑故,於胎現變化,我身如微塵,今在他國土,三十二相明,在在無不現,昔為能仁師,今為佛弟子,佛道極廣大,清淨無增減,我欲現佛身,二尊不並立,此界現受教,我剎見佛身。這說在現場不可能出現二尊主佛,因為要有主有伴,所以文殊就隱而變成佛的弟子,做他的脅侍,做他的助教,但是文殊在過去是一切佛的老師,現在變成來做佛的弟子這是一個權巧示現,搞不好過去生你們也曾經當我的老師。
第六所謂的地位,講地位就是有因有果了,有說一切皆是果位,在《華嚴經》出現的大眾可以講位位皆果,信位雖然不算是一個階位,住位就是一個住位的果行位就是行位的果,以是舍那海印三昧當中顯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因,也可以說都是因,就算成佛了也不捨因位,世尊亦是因者,識所現故,假如世尊是果,我們看不見,示現的是我們的為因位的眾生所示現的,所以果得不捨因,隨類現故,因位願力,助佛化故,在這個地方有他的地位,也有他出現的前後,在第一會當中先出現的是菩薩,後出現的就是三十九類的神眾。
第七項前後者,初列菩薩這是本,後列餘眾,三十九類神眾表從本以起末,到第七個段落叫做稱揚讚德,這個地方又從末再來歸本,所以從意生眾色界跟欲界眾生先來讚歎,然後再回到大菩薩來讚歎,像這樣子的表顯就是表尋末歸本,從深至淺,從淺到深由大到小,由小到大,這樣前後順序的陳述。
第八有無者,在這裡面我們看見,有所謂的菩薩大眾、神眾色界跟無色界,就沒有看到無色界這一類,但是也看見了眾生界,器世界有情世間但是沒有看到地獄界,所以有的地方有出現,有的地方沒有出現,在第一會當中說,約乘、無二乘,不共教故。在第一會當中他沒有所謂的二乘聖者,因為在這裡表現的是什麼?佛法界,所以不共二乘。待續...
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55
張貼者: .. 於 上午11:30
標籤: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