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照高山喻先照菩薩,華嚴會上雖有大菩薩眾,有聲聞、緣覺。佛智雖不作是念:「我先照此,然後照彼。」然而稱性極談,如所說,彼根器差者,自不能入,故小乘在座如聾若盲。此非佛智
隔眾生,乃眾生自隔也。佛智雖然「但放光明,平等普照,無礙無障,無所分別」,然彼二乘不堪接受大法,故「別教一乘圓教」,不同於「同教一乘圓教」之誘導攝化。
又,佛說《華嚴經》時,如日照高山,同在海印三昧中「同時演說十十法門」。所謂「十十法門」者,不是十個十,乃是十而又十,種種十之意。《華嚴經》之特色,就法而言,是無礙無盡。然表示此無礙無盡的方式,則于說法時必以十十出之。全經除講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為菩薩修行次第階位外,〈離世間品〉第三十八卷之一,列舉有二百問,每一問皆以十法門答之,是則共有二百種十。所謂「普慧雲興二百問,普賢瓶瀉二千酬。」問一答十,以顯無盡,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的二百個根本問題。此外,〈十定品〉、〈十通品〉、〈十忍品〉、〈佛不思議法品〉、〈普賢行品〉、〈如來出現品〉,皆以十示之。此種十十之舖排,是《華嚴經》之特色。
《一乘教義章》〈施設異相〉第八中,以十門說《華嚴經》「稱法本教」之異相,其中第九「法門異」云:「九者法門異,謂略舉十種以明之,一彼有三佛,此有十佛。二彼有六通,此有十通。三彼有三明,此有十明。四彼有八解脫,此有十解脫。五彼有四無畏,此有十無畏。六彼有五眼,此有十眼。七彼說三世,此說十世。八彼有四諦,此有十諦。九彼有四辯,此有十辯。十彼有十八不共法,此有十不共法。餘門無量,廣如經說。」此處列舉十種十,以明彼此差別。「彼」指三乘教,「此」把華嚴一乘別教說,十十法門表主伴具足,圓滿無盡之意。待續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十二,本教與末教(3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