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

十六、華嚴思想的根本原理

  性起緣起:即性起說與緣起說,及華嚴宗所立之二種法門。就「果」談諸法之現起,是為性起;於「因分」談萬有之現起,是為緣起。即謂性起為果、緣起為因;性起為遮那法門,緣起為普賢法門。又就《華嚴經》而言,〈寶王如來性起品〉為性起法門,〈普賢菩薩行願品〉為緣起法門。

   性起:為緣起之對稱。乃華嚴宗教義之一。性起即從性而起之意,亦即從佛果之境界說事物之現起。緣起為依緣而起之意,亦即從因位之境界論說事物之現起。據〈普賢菩薩行願品〉所說,緣起屬因,乃普賢之法門。
  一切法隨順其真實本性而顯現,並應眾生之根機、生起作用,即為性起。如智儼於《華嚴孔目章》卷四所說,悟之本體(性)本來具足於眾生心,而於現在顯現(起)。法藏於《華嚴經探玄記》卷十六中,分為人法二種解釋:從不變的佛之本性顯現教化之作用,即如來之性起。真理本身起作用,即如來為性起。文中又舉示理、行、果等三義:理性起,萬有本來真實之本性(理性)依智而顯現。行性起,聞教而起行、成果。果性起,完成佛果而起教化之作用。換言之,宇宙萬法乃性起之「果體」,其理、行則為性起之「起用」,此為果佛之說法。
  緣起:一切諸法(有為法)皆因種種條件(因緣)和合而成立,此理稱為緣起。與性起說相對,有二義:係應眾生根機而說不可思議之佛果境界(緣起因分)。一切現象之存在依因緣而生起。有關後者之緣起,據法藏之《華嚴經問答》卷上所說,三乘之緣起,若諸緣集聚則「有」,諸緣離散則「無」,此稱修起之緣起;相對於此,一乘之緣起則謂緣之集聚實非有,緣之離散亦非無,故稱性起之緣起。亦即對華嚴一乘之緣起而言,乃以無自性空之理為因,以力、無力為緣之重重無盡之緣起;此係就事物皆無固有自性、隨緣而起之觀點而說緣起。又「無自性」即謂事物本來具足之真實本性,非隨緣而有所增損,常顯自在之作用,故就此點而言,即稱性起。
  如上所述,係以性起之自體說明萬象之緣起,惟關於性起是否包含煩惱所污染之現象(染法),則有異說。染法依真如法性(事物真實之本性即無自性)而顯現,乃不離法性,然係違法性而起,故對性起有二說:唯有性起而不含染法之性起唯淨之說,染淨諸法悉為性起所作用之性起兩通之說。一般以前說為主。
  此外,天台宗之性具說,基於現象即實在之理,主張一切現象本來具足三千諸法,視佛界之果德與九界之迷皆相同,依此而說法界。反之,華嚴宗之性起說,主張法性為唯一之理性,稱一心法界,以性起之自體說萬象之緣起,欲將九界之迷導向佛果。
  性善性惡:性善與性惡之並稱。又作性染、性淨。即謂善、惡俱為眾生本有之性德。眾生本性,於先天具有之善、惡,稱為性善、性惡;後天行為所生之善、惡,稱為修善、修惡。天台宗與華嚴宗就性善、性惡有不同之說法。
  於天台宗,主張一念三千之說,謂十界(六凡四聖)中之佛界與其他九界之眾生,皆具三千迷悟之法。依智顗之《觀音玄義》卷上載,佛陀斷盡修惡,唯存性惡,一闡提斷盡修善,而唯存性善。性善性惡之不喪失。佛不斷性惡,若受慈善根力之薰習,可成為至阿鼻地獄教化眾生之自在作用;一闡提不斷性善,故遇緣則得發善。宋代四明知禮強調性具三千之說,重視性惡,認為天台宗之特色在性惡法門(性惡說教)。
  於華嚴宗,有性起、性惡之說。法藏於《華嚴經探玄記》卷十六謂,染淨之法雖皆依真而立,然染有違於真而非真之用,故僅以淨稱為性起。又據澄觀之《華嚴經疏》卷二十一、《華嚴經疏演義鈔》卷四十二等所釋,妄體本真,故如來不斷性惡,一闡提不斷性善。又宗寶之《華嚴經行願品疏鈔》卷一、《圓覺經略疏》卷二等,亦承此說而論性惡,惟以心為能造,佛及眾生為所造。華嚴宗即以性起說而異於天台宗。

待續...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