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

華嚴經講錄 --- 如來出現品第二 part6


云何是諸佛自在?
  下面一個問題是問「云何是諸佛自在」。這個
自在非常的多,就是說諸佛所作是任意無礙的成就,佛要做甚麼其實都無礙,我們要做甚麼其實都有礙,那是由於佛得到一切法的自在,才能夠達到所謂的任意所作。這個無礙內容非常的多,我們可以帶大家看一下云何是諸佛自在。這裏有十種,我們看到「名佛自在,謂所作任意,無礙成就故。廣有無量,或說百種。謂於眾生自在等,各有十故,略有十種。」第一個他說命自在,在〈離世間品〉裏面也有講,〈不思議品〉裡面也說。〈離世間品〉當中說那些呢?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。何等為十?所謂:命自在……」。「命自在」是甚麼意思?經上說:「不可說劫住壽命故」。佛可以存在多久?他的壽命有多少?佛是不可說劫非常非常長的時間,住在世間國土教化眾生。第二個心自在,就是佛的智慧能夠入阿僧祇的諸三昧,所以他的心自在,於一切法都能夠受持,都能了解。還有資身自在,能以無量莊嚴,莊嚴一切世界。資身之具拿來莊嚴,好比說香、花、水果、食物,我們都是拿來供養對不對?這些都是資身之具來資長我們的生命,有時候拿這些來做莊嚴具,拿來莊嚴一切世界。對佛來說他是無量莊嚴的自在,他可以莊嚴一切的世界,佛住的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莊嚴,他所處的這個外在環境統統都是莊嚴的,所有資身之具都是莊嚴的,這些都是他的依報所招感的。下面一個業自在,說他可以隨時受報,佛可以曉得自己有甚麼樣的果報,他隨時可以去感報,我們沒辦法掌握,要碰到了才曉得原來我們有這樣子一個殺生的業出現,所以今天病痛纏身沒辦法去控制,我不要受這個報可不可以?沒辦法,除了懺悔。懺悔可以重罪輕受,大的業報可以轉成小的業報,隨業受報。
  下一個說「受生自在」,「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故」。到一切世界去招感這個生命,這種是要有受生自在,他能夠乘願去做受生,為了要度眾生,不停不停的在眾生界去受生。另外一個解自在,「於一切世界見佛充滿故」。這是對了解來說,我們有這樣的障礙,我們是以這個肉眼去看,即使是有佛法存在的地方就有佛,我們也沒辦法去了解佛是充滿在一切世間的。下一個說「願自在」,就是他的行願,他發的這個誓願,隨意、隨時,於諸剎中成正覺。這是隨著他的好樂,隨著不同的時間,可以在不同的國土當中去示現八相成道成佛。下一個說「神力自在」,「示現一切大神變故」。這是他的神力自在,隨時要展現他心通、天眼通等等示現,也可以讓世界六變震動示現。還有法自在,就是示現無邊的諸法門,普門示現法自在。任何的法門在佛來說,他可以展現十住、十地、等覺,各種不同的法門,展現不同波羅蜜修行的境界,這是他的法自在。接著說「智自在」,佛的智慧可在「念念中示現如來十力無畏成正覺故」。所以他可以展現所謂的智自在。就這一段來解釋佛的十種自在。經文上面說:「若諸佛菩薩安住此法,則得圓滿一切諸佛諸波羅蜜、智慧神力、菩提自在」。我們可以知道,如果我們今天要回答這些問題,是不是經文要讀到〈離世間品〉,就是在〈入法界品〉前面的第八會,才有辦法真正去面對這些問題來作解答?
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?
  接著我們再繼續跟大家講解〈如來現相品〉當中四十個問題的第一個段落還剩下一個「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」。所謂攝取就是「無能毀壞」,任何沙門、魔眾、梵天、這些都不及諸佛的程度,乃至於大乘菩薩等等神力都沒有辦法超越佛,這叫做「諸佛無能攝取」,是展現出佛的十種「大那羅延幢勇健法」,這是說佛能夠攝取一切的法。以上第一個段落是問佛的十種果德。
云何是諸佛眼?云何是諸佛耳?云何是諸佛鼻?云何是諸佛舌?云何是諸佛身?云何是諸佛意?云何是諸佛身光?云何是諸佛光明?云何是諸佛聲?云何是諸佛智?
  第二類是問體相用圓滿顯著的問題。從佛的六根三業來看,經文從云何是諸佛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身光,諸佛的光明、諸佛聲、諸佛智,這裡一共十個,根據所謂十種佛的〈不思議法品〉中的六根三業來解釋。
  「云何是諸佛眼」,佛的眼是所謂無障礙眼,他可以見一切法,一切法都能明見。佛的耳也是無障礙耳,所以可以了解一切的音聲。什麼是諸佛的鼻呢?諸佛的鼻當然也是無障礙鼻,它能夠到諸佛自在彼岸,嗅一切法味自在。什麼是諸佛的舌?佛的舌叫做廣長舌,可以發出妙音自在聲,周遍法界去演音說法。諸佛的身是什麼呢?當然也是無障礙身,可以應眾生心,讓眾生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。什麼是諸佛的意?諸佛的意不是我們一般人的心意識,而是住於無礙平等法身的意。云何是諸佛的身光?這是佛的身業,佛的身相圓滿所綻放出來的常光,就是他的身光。這個常光不是一閃一亮、一閃一亮的,佛的身光是恆常存在的,有佛身在,光明就在。
  進一步再去探討佛的光明是什麼呢?是無量的常妙光明。我們常說佛的光明是代表佛的智慧,而在這個地方,它所展現出的是外在身光的莊嚴相狀,有十種莊嚴,還有不可說的種種色相以為莊嚴,所以所顯現出來的佛身光也是非常的光明,並且有莊嚴美妙的妙相好,是代表他的智慧層面在意業,就是在佛的智。另外說「云何是諸佛聲」,我們大家都知道佛的聲音是圓音說法,就是轉法輪音。「云何是諸佛智」,諸佛的智是無量的,就如來的意業來說,如來的心、意、識,就我們眾生來講都是不能了知的,根本沒有辦法去猜想佛的智慧有多深廣!
唯願世尊,哀愍我等,開示演說。
  以上所說的十個問題,是問佛圓滿的體相是如何的顯著,內容就是佛不可思議的六根三業。「唯願世尊,哀愍我等,開示演說」這句話,是要帶動後面另外二十句的疑問。這一段文是「結請」。就是說大家一起再一次的邀請佛說法,求佛慈愍我等,跟我們開示演說下面的法。「引例舉法」的意思是說,過去諸佛都曾開示過這些法,現在,希望世尊也能夠為大家再次的講解。
又,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,皆為諸菩薩說世界海、眾生海、佛海、佛波羅蜜海、佛解脫海、佛變化海、佛演說海、佛名號海、佛壽量海。
  第一個十句,就是第三十句,「問化用普周」。開示演說的內容是什麼呢?在經文上面說:「又,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,皆為諸菩薩說世界海、眾生海、佛海、佛波羅蜜海、佛解脫海、佛變化海、佛演說海、佛名號海、佛壽量海。」這十句「問化用普周」。十方一切世界海的諸佛,都曾經為所有的菩薩大眾說:世界海就是佛化度眾生的化用處。他展現身業、語業、意業去化度眾生的時候,必須要有一個地方,就是他化度眾生的國土。
  若以華藏世界為代表,毘盧遮那佛度化眾生的整個報土,就是華藏世界,這在〈華藏世界品〉就可以直接清楚地回答了。所以說,世界海無量而以華藏世界為準。化度的對象是誰?所化的機感是誰?說是佛剎當中所攝受的一切眾生,所以叫做眾生海。就是說不是只攝受單一的眾生。而眾生海在哪裡?眾生海在〈世界成就品〉中有回答。在〈世界成就品〉中說眾生是如何被攝化的。接著說法界安立海,意思說,所度化眾生的法界是如何被安立的。
  「安立」也是說在法界當中,它的施設、施教,跟設教的範圍,到底是怎樣去佈局的。安立,就是說它很合宜的把這些內容施設出來。法界安立,在〈世界成就品〉「起具因緣」的內容中有作交代。還有說「佛海」,佛海是一切的佛、佛的世界,就是「化用普周」中的能化主。化度眾生唯佛可能,佛海就是佛的十身相海。我們可以直接看到佛長什麼樣子,佛身是什麼樣子,佛所展現出來的妙相莊嚴跟他的正報又是如何。這些都在〈十身相海品〉當中有做回答。
  佛的「波羅蜜海」,這是佛「化所成行」,就是佛化度眾生所成就的一切行。我們可以具體的從第八會〈離世間品〉當中看到二千行門皆「到彼岸」,所有的波羅蜜在一時之間具行,這就是波羅蜜海,在第八會當中很具體如實的作了回答。二千行門,所謂波羅蜜就是從生死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,這是普賢菩薩在〈離世間品〉中以二百個問題來為六位行法的實踐一一作答,成就了十度萬行的菩薩行,就是「波羅蜜海」。因為普賢萬行非常多,所以稱為「海」。
  另外還有「佛解脫海」,這是佛化度眾生所得到的果德,所成就的。對自己來說是自我解脫,對眾生來說是解救眾生,令眾生自己得解脫。佛自己是得到了什麼解脫呢?在〈入法界品〉當中可以看到佛證入法界的一個大用,就是佛親證「離障」,離開一切障礙佛自在解脫的一種大作用。這是說到佛的解脫海,這要到第九會才能回答這個問題。 <待續> ....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