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菩薩修行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上來講,從初發心到歡喜地是第一個大阿僧祇劫,到第八不動地是第二個大阿僧祇劫,到後面的成就佛果又再加上一個大阿僧祇劫,三大阿僧祇劫在這個地方分成三個階段,越靠近成佛,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,也就越難修,修持時間越長越難修,十地中有八個階段必須要修持一個大阿僧祇劫。所以,要提到有關菩薩的神通海跟波羅蜜海,還有菩薩地海,就必須要等到〈十地品〉才能夠回答完畢。這個地方所牽涉到的三個問題,一直到菩薩的一切智海,他所講的就是十地真正講到第十地法雲地的智。菩薩證得了根本智慧,第五地之後能起後得智,他的智海達到了所謂成等正覺而進入等覺位,這是「一切菩薩智海」,這都是就因位來說。
我們從這十個問題可以知道,從十信到十地佛的因德深廣是如何?在《華嚴經疏鈔》疏文中有作解釋:「然此十句,有通有別。別則初二寄位十信,次二十住,次一十行,次一十向,以向出離故,次三登地已上,後一等覺。」這就是剛剛我們那十個問題中所牽涉到的寄位修行相。
到這裏總算是把四十個問題都列出來了,前面都是「請問」,到這個地方把問題都提出來以後就要「結請」。我們再看到經文一百九十九頁,上面說:「願佛、世尊亦為我等如是而說!」這當然沒有疑慮,諸佛世尊都是要為眾生、為現場的菩薩如是解答的。這上面所提到的二十個問題,就是「化用普周」十問跟「因德深廣」十問。
爾時諸菩薩威神力故,於一切供養具雲中自然出音,而說頌言:
無量劫中修行滿,菩提樹下成正覺,
為度眾生普現身,如雲充徧盡未來。
眾生有疑皆使斷,廣大信解悉令發,
無邊際苦普使除,諸佛安樂咸令證。
菩薩無數等剎塵,俱來此會同瞻仰,
願隨其意所應受,演說妙法除疑惑! <待續> .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