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
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11

  同時又說:從今日後《解脫戒經》是汝大師,要以戒為師,如《解脫戒經》上面說:身、口、意業,應如是行,這是世尊交代阿難的修行的一個主要的方法,沒有師父在身邊當然就沒有依靠了,沒有人教導修行,心就沒有辦法安,所以他交代要安在身、受、心、法,要依照戒律來行持,同時又交代說:車匿比丘,如梵天法治,若心軟後應教《迦旃延經》,即可得道,什麼叫做梵天法?在過去原始佛陀時代,對於這些常常喜歡跟人不能夠合作的,跟大眾不能和合的這些惡性比丘,要另立一個壇,叫梵天壇,有一個梵天壇法,也就是說假如有人犯錯的時候,又沒有悔悟的心,就要把他關在梵天壇,就好比關禁閉一樣,讓他一個人在一個單獨的空間裡面去好好的反省,這是一種懲罰的方法,一旦關進梵天壇就不得與任何人來往交談,一旦等到他心裡有所悔悟的時候,他說:若心軟後要教他《迦旃延經》,《迦旃延經》是教導弟子們所謂因緣生滅法,亦有亦空,在小乘的四門當中有所謂的空門、有門、亦有亦空、非有非空,《迦旃延經》上面所主張的就是非有非空,主要是要破除弟子們對於有無二立的邪執,而發起無漏智的修行方式,而梵天法的來由是在《長阿含經》第四卷的〈遊行經〉裡面,對於犯罪的比丘、比丘尼治罪的方法,這是有跡可尋的,我們現在讓人關禁閉,是比較難做得到的,一出去就有計程車,一招手就可以跑掉了,也不能五花大綁,手鐐腳銬的來處罰人,那是違背人性的,弄得不好就會被告到法院去,我們現在當然比較不提倡打罵教育,但是說一個人犯錯要能夠自己有慚愧心,根本就不需要人家去給他關禁閉,他自己知道錯誤自己懂得反省。
  過去所謂的車匿比丘他就是惡性,非常刁蠻的這些惡性比丘,非得要想一些方法來管理,因為佛陀也不可能動手去打罵他,當然有的時候總是要有一些善巧方便來處罰他,至少要能夠隔離,就是不要讓他擾亂大眾,所以就有這樣子的一個梵天法治,等到他慢慢懂得懺悔修行以後再告訴他,一切世間萬物都是非有非空的不要執著,會有這些刁蠻傲慢個性的人,他就是我執太重,稍微講他二句話他就記恨在心,跟你老死不相往來,或者是想盡辦法也加以回報,像這樣子的惡性比丘,瞋恨心都是非常重的,所以要用非有非空的道理,來破除他有無二立的邪執,讓他能證得無漏產生無漏智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