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
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18

  所以他說《華嚴經》有可能分成三個段落講的第一個,前面的五會是第一個七天說的,〈十地品〉在二七日說第九會〈入法界品〉在後期所講的,這是一種說法,另外一個說常恆之說不妨前後,說佛一直在說法,他根本就沒有所謂時間的前後,雖能頓說,有所表故,初五信、解、行、願在最初,故皆云不離道樹,前面的不離道樹上升兜率天、須彌山頂或是他化自在天,這六會因地的證位,所以到了第六會十聖位,就沒有所謂的不起菩提樹的說法,法界極證是在最後,亦顯二乘絕見聞,因為在〈入法界品〉上面有說,長老舍利弗跟其他的小乘大弟子雖然也在給孤獨園逝多林園,但是有眼不見舍那身,有耳不聞圓頓教,就像傻瓜一樣、呆子一樣坐在那個地方形同行屍走肉一樣,所以在這個地方,他就是為了要謗偏顯圓,就是要貶薄這些小乘行者他的境界小,大乘菩薩境界高,所以小乘行者雖然也在身居佛的菩提場,但是見不到佛也聽不到佛說法。


  另外還有就是世親菩薩的說法,初七不說,但思惟行因緣行,說佛成道的初七日是沒有講法,因為他在思惟行因緣行,思惟行因緣行也就是他自己所修證的內容,以及他成道的經歷要對誰講,要在什麼時候說要說什麼樣的法他要思惟,要先考慮七天,然後還有一種說法,也就是根據《十地經論》上面講說九會皆在二七日後,二七非久亦名始成正覺的始成,這是根據《十地經論》講的七處九會全部都在二七日說,因為二七日還不是很久,這是就時說的都在一念之中,一音頓演七處九會無盡之文,在海印定中,一時印現,以應機出世,機感即應,應即有說,無非時失故,至於出現給孤獨園舍利弗這些人,他都是在九世相收,也就是沒有時間上的差距,佛將來要度那些徒眾,在他的八相成道,其實他早就已經了了分明了,雖然事情還沒有發生,對他來講根本沒有什麼差別,這些是根據《十地經》,《十地經》上面沒有講二七日之言,但是《十地論》上面有說有差別,另外還有一些差別說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