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講《華嚴經》是在他成道的第二七日,也有個不同說法,說七處九會有分不同的時間來說,但是這些在登地以上的菩薩來看,都是佛時常恆常的在說一味之經,沒有所謂的時間的區別,以現世間的釋迦牟尼佛來講,他在現世間講法,從他的初七日思惟行因緣行到二七日講《華嚴經》,三七以後他開始經過梵天的邀請,他去度五比丘,因為眾生的根機還不成熟,所以他以最顯淺的《阿含經》開始來說,釋迦牟尼佛講《阿含經》講了十二年,在他的一生當中有三百多次的集會,接著又講《方等》經典講了八年,然後說《般若經》說了二十二年,《法華》《涅槃》是在他的晚年也就是入涅槃之前的八年所說的。
我們在疏鈔上面有解釋,佛他初成正覺在菩提樹下,按《報恩經》上面說佛他有度弟子的順序,也就是他離開了菩提樹經過梵天邀請,依照《報恩經》來說,他最初就是去度五比丘,接著五位比丘就是五位弟子,第六位弟子也就是耶舍,耶舍他全家人,跟家人耶輸陀,全家皈依佛,就是佛的最早的在家居士優婆塞、優婆夷的弟子,耶舍還帶著他的五十位門徒,接著又度了三位兄弟,就是迦葉三位事火外道的三位兄弟,三位兄弟第一個叫做優樓頻螺帶著他的五百位門徒,接著還有度伽耶,伽耶就是迦葉,另外伽耶也帶著他的三百位門徒,還有他的第二位弟弟叫那提,那提的門人也有二百位,接著再度舍利弗的名字就叫做鶖子,鶖子也有門徒一百人,為什麼他的名字叫鶖子?因為他的母親眼睛非常的明亮,就好像鶖鷺的眼睛,鶖鷺是一種鳥,所以她的孩子就叫做鶖子,鶖子也就是身子也就是舍利弗,度完了舍利弗跟一百個門徒之後,接著又度目犍連跟他的一百個門徒,合起來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不是一次度的同時也不是單一的教授,所以到了他的晚年,常隨眾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
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20
張貼者: .. 於 上午9:35
標籤: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