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說:「念念中,以示現一切諸天歿生法門,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」,這是第七「助佛揚化」的第二項「所化成益」。在這一項,菩薩是示現所有的天人怎麼樣「生天」,怎麼樣在天界入滅,就是死亡,天福享盡之後就會下墮。在這一門要對照經文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,隨其所樂生於天上。」要讓須彌山微塵數的眾生,隨著他們的喜樂,有人喜歡生天就讓他們生天,可是生天的天人要知道他們自己什麼時候天福享盡有可能會墮落,所以也要讓生天的天人在享受快樂之餘還要能夠不放逸。因為他一旦放逸,很快就會因天福享盡而造業,沒有修福又沒有修慧,很快他就會五衰相現,天壽盡了就會墮落在惡道。第三項的經文在兩百零六頁的第四行,「念念中,以說一切菩薩行法門,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。」這一句經文要對照兩百零七頁第四行: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,住邪定者,入正定聚。」這兩句是一對,前面講的菩薩行法門是讓眾生入正定,而入正定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向人天乘。入人天乘而不要墮入到惡道,起碼能夠生天或者是做人,總是在人天乘當中。
第四項的法門,回到兩百零六頁的第五行經文:「念念中,以普震動一切剎歎佛功德神變法門,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。」對照二百零七頁的第四項第六行: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,安住聲聞、辟支佛地。」這是引導眾生從惡道、人天、二乘,一步一步地,安住在聲聞或是辟支佛,比剛剛只在人天乘還要向上。在這個地方他說:「以普震動一切剎,歎佛功德神變法門。」這句就是顯現無常境界,讓行者產生厭離而趣向出離道,修解脫道而趣向二乘。
第五個法門:「念念中,以嚴淨一切佛國土、顯示一切大願海法門,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。」這要對照兩百零七頁的第五項: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,事善知識,具眾福行。」在二乘以上,是展現所謂的大乘行。因為他已經表態是「嚴淨一切佛國土」,這個只有大乘行者才會做的事,小乘行者是不會去做嚴土熟生的功德的。同時,顯示嚴淨佛土,就是要顯示菩薩的大願海,只有大乘佛法的行者,才有發這樣的大願,讓他們修福,然後求趣向佛的國土,趣向佛道。
第六個法門說:「念念中,以普攝一切眾生言辭佛音聲法門,開悟世界海微塵數眾生。」這可以對照兩百零七頁的第六項:「各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,發於無上菩提之心。」在進入了所謂的大乘菩薩道以後,就要用這裡所說的「普攝一切眾生言辭、佛音聲法門」,去展現他的同體大悲,讓眾生發大心,發菩提之心。菩薩道如果沒有發菩提心,他是不會趨向一乘佛果,是不能究竟成佛的,那種不叫做真正發心,要發無上菩提之心,最終才能夠成就佛果。
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
華嚴經講錄 --- 如來出現品第二 part 29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