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學說為了要證明是教主釋尊本旨之直傳,各宗皆舉其所依之根本經典為根據,在教理上則提出自宗修學之特色,華嚴教學在印度經過龍樹、世親、馬鳴等大乘思想之弘揚,經過時代的變遷,造成許多差異,且自中國六朝以來,於隋唐佛教最興盛時期,華嚴宗完成了教學的體系,歷來論師先覺們,皆尊崇《華嚴經》,作為研究之對象,也依此經確立了一宗的道統。
茲以研習華嚴學之初步,應先從《華嚴經》之體系上去論究,對此經典之本相、集成、傳譯乃至註釋、論疏等,皆應有所理解。吾人今日親眼所見,親手所接觸到的《大藏經》,實非經典之真相,應是經典之內容中所含攝之本義,即佛陀成道所證之境界,以無說法之說法,稱為根本法輪之開演。
佛說此經時是成道後第二七日,在〈十地品〉之別行經,尸羅達摩(西元七五三年至七九○年)譯之《十地經》即有詳述:「成道未久第二七日」之說法,明白地告示了時日。此為世親之《十地經論》記錄中所肯定之事實:「初七不說但思惟行因緣行耶,九會皆在二七日後,初成一念之中一音頓演,七處九會無盡之文海印定中一時印現,以應機出世,感即有說,無非失時故,常恆之說不妨後時,雖能頓說,有所表故,初五信解行願,最在初故,皆云不離道樹,第六會因地證位十地居其次深,故無不起菩提樹言,法界證最在於後故,亦顯三乘絕見聞故,時既不定,說亦不同,皆根器所宜,登地恆見常說一味之經。」在初成道時之殊勝因緣說法,表示了《華嚴經》崇高的義理。然若以此所涵攝之真理,實應謂於盡過去際,盡未來際,時刻不停的在開演其法界真理,即所謂無說而恆演的法門。待續...
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
一、根本法輪之本義 (1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