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

華嚴經講錄 --- 如來出現品第二 part 43

  十句:「乃至一切三昧解脫,神通變化」。第十句是指第十法雲地菩薩。疏文說:「具於大盡,三昧等圓」。「大盡」是什麼意思?我們看科文表解一百零八頁法雲地菩薩證得第十地的時候,他得到三昧,還得到受職位,也就是接受諸佛的灌頂授記將來必定成佛。他在這裡不以法雨地來稱名,而以法雲地來稱名,是因為在下雨之前,天空都會佈滿含有水份的雲,要說法之前,代表成佛的階位。我們說法雨繽紛,是表示佛說法的意思,在說法之前先成就含有水份的雲,把雲裡的水份當作是佛法聚集的內容,所以他這裡說「得受位分」,就是說他得到授記,還要「入大盡分」,所謂的「大盡」,在下面提到幾個重點,就是他的智大、解脫大,科文下面列出了七項說:「集智大、應化智大、加持智大、入微細智大、密處智大、入劫智大、入道智大」。這是大盡分裡面最重要的,是要說明他的智慧大。

  十地菩薩的智慧是等同於佛的,有同等的智慧,就有同等的解脫,當然也就能夠度化眾生,這是應化層面。對眾生的加持也是相當的大,甚至可以進入微細智,一般的智慧層面沒有那麼深入,而他可以進入微細智,這是他的入大盡分,就是在說他的三昧境界。進入大盡分,這是法雲地,就是十地菩薩的功德。這一長段其實就是在說明這位一切法勝音菩薩他自己,本來就是已經證得十地階位菩薩的程度,所以「彰其德用」。根據這十個段落的文字,我們可以知道從初地到十地都是他的親身經歷,也是他能做、能修、能證的層面。所以,請這一位一切法勝音菩薩出來說偈稱揚佛德,是最適當的。那麼,其他的菩薩來稱讚佛難道不可以嗎?當然,菩薩的程度不一,講出來的偈頌讚揚德行的程度就不一樣了,所以,請十地菩薩來稱揚讚德是最恰到好處的。待續...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