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下段表示他的普說,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,從這個國土當中從毛端的佛剎裡面,還可以看見佛用他的神力,在這個世界裡面怎麼樣去調伏眾生,調伏眾生不管是那一類的眾生,他都可以示現種種變化的三業成所作事,居然易了,從這個世界裡面可以看見佛,用他的身、語、意去做種種的變化,來調伏眾生,像這樣的化身可以表現二種,一個廣容,一個就是普遍,這是基於他有唯識上面所講妙觀察智的作用,也就是成就化身的作用,必須要有妙觀察智,在基於妙觀察智的主導之下他可以展現化身的作用自在。
(8)法身彌綸
經云:身十方,而無來往。
第八種就是他的法身,法身是無形無相的,法身也就是每一個眾生本具的佛性,法身是自在無礙的,法身本來就沒有形相,所以在經文上說身遍十方,而無來往。哪邊有法,哪邊有眾生他都可以遍一切處,可是對於法性來說沒有所謂的去、來、現在,這一些的往來示現的或者是彼此的現相,因為法身本來就是湛寂的本來就是清淨的。
(9)智身窮性相之源
經云:智入諸相,了法空寂。
第八種就法身是就法性來說,第九種是就智身就是他的境界來說,假如能夠證得法性就能夠證得智身,智身是顯現說他能夠窮就性相之源,假如今天不能夠了解法性一切都有障礙,就好比我們剛才提出來的那個舉例說,從一毛端能夠容受一切世界,就我們來說這是太困難了,說須彌納芥子沒有問題,芥子要納須彌那可就困難了,可是就法性來說就化身來講這個沒有問題。我們曾經看過一則故事說,有一天有三位高僧,西域來的高僧出題目要來考一休和尚,說須彌納芥子這是沒有問題,可是芥子要怎麼納須彌?問一休和尚,你要告訴我,回答我,要不然你一休和尚的名字就浪得虛名,然後他就說:我請問你,你們現在飽讀詩書,所有的三藏十二部都在你們的一念之間,你們有沒有把經書帶在身邊呢?你的三藏十二部是怎樣放到你的心裡面去呢?好比我們現在說讀透了八十卷的《華嚴經》,把他展開來有十萬偈,十萬偈怎樣放進腦袋裡面呢?如果你能解釋的話我就告訴你芥子如何納須彌。這個小和尚有他的智慧,就法性來說真正有形有相嗎?這個世間的一切其實都是幻化的,都是無常的,他是緣起和合的情況而產生的,我們今天每個人的心裡面可不可以存在《八十華嚴》?可不可以容納得下十萬偈的《華嚴經》?待續...
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
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 part-44
張貼者: .. 於 下午5:37
標籤: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淺釋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