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

九,華嚴宗成立之經過(3)

  鳴:是西元一○○年至一六○年間的佛教學者,《付法藏因緣傳》卷五中記,稱他為傳法的第十二祖,他善長於佛教詩頌,所以世人讚揚他是一位佛教詩人。他出生在中印度、舍衛國、娑枳多城人,與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關係深厚。出身在婆羅門的家族,受到家學淵源的影響,而成為佛教中卓越的論說學者。最初學習外道教法,後來因與脅尊者對論,深有所感而皈依佛門,世人尊為菩薩之稱號。馬鳴菩薩因博學三藏,明達內外典,故成為古典期梵語文學之先驅者,並開啟優美文體(梵kavya )文學之先河,在梵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盛名。他將佛陀之生涯事蹟,以梵語寫成敘事詩《佛所行讚》(梵Buddhacarita)。復以難陀之故事(難陀斷卻美妻之愛著,最後成為大乘佛教徒)為經緯,襯托以美詩,即孫陀羅難陀詩。此外,最近從中亞發現之片斷《舍利弗之所說》為古典梵語劇之最古例。以上之代表作品均洋溢著熱烈的佛教信仰。他的著作中,最具有大乘思想的代表作是《大乘起信論》的一心、二門,其他著作另有《大乘莊嚴經論》、《金剛針論》、《犍稚梵讚》等。在後秦時代有鳩摩羅什所譯的《馬鳴菩薩傳》一卷,其中記述馬鳴的生平事蹟,現今收於《大正藏》第五十冊。

  世親:又叫天親,即《俱舍論》之作者,他是古印度大乘佛教,瑜伽行派的創始人之一,是西元三二○年至三八○年間的人物。出生於北印度健馱邏國、富婁沙富羅城,父親是國師婆羅門憍尸迦。最初和他的兄長無著,一起在小乘薩婆多部(有部)出家,但後來他的兄長無著轉入大乘佛教,而世親卻進入了小乘經量部,且立志要改善有部的教義,於是到迦濕彌羅國,去研究《大毘婆沙論》。經過四年的學習後歸國,為僧眾講解毘婆沙論,並著作《阿毘達摩俱舍論》。世親早期因為不了解大乘佛法,曾經抨擊大乘佛教,認為大乘非佛所說。後來是兄長無著假裝生病,世親來探望兄長時,夜間聽到無著的弟子讀誦〈十地品〉的聲音,深受感動,才悔改歸向了大乘佛教。經無著方便的開示,世親才開始悟解大乘之義理,轉而信奉、並且盡其一生之力弘揚大乘要義。世親的論著與注釋之典籍非常多,可以說他奠定了大乘佛教瑜伽派之基礎。他的重要著述有《俱舍論》三十卷、《攝大乘論釋》十五卷、《十地經論》十二卷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》、《廣百論》、《菩提心論》、《三十唯識論頌》、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、《無量壽經優波提舍》等四十多種。記載世親的生平事蹟的傳記有《大唐西域記》卷四、《歷代三寶紀》卷九、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卷二、《開元釋教錄》卷七、《釋迦方志》卷上等。待續...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