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地方前面一段就因緣來說,是有主有伴,毘盧遮那如來是主,所以毘盧遮那成佛的時候他們都在這個地方,跟他一起做影響眾也就是伴的作用,後面皆從如來善根海生,這是協助如來做輔導工作,來幫助他做教化眾生的工作,所以他說從如來善根海生。後面的解釋有,第一段是攝德圓滿,初別歎勝德,後總結多門,初中亦二,初二句就緣歎餘就行歎,前面的緣就是跟毘盧遮那有因緣共集善根,就行歎就是他們曾經幫助如來,一起來教化眾生,所以顯主、伴有由從德海生就是明長為輔翼,至於這位毘盧遮那毘字就是遍,盧遮那就是光明照,應云光明遍照,毘盧遮那就是光明遍照,為什麼會光明遍照呢?第一個就是身光遍照盡虛空法界,乃至塵道,乃至於六道,第二是他內在的光芒,他的智慧光芒遍照真、俗重重法界,有二種光明遍照的意思,身上發出來的光照盡虛空法界,乃至於六道,智慧的光芒可以照真、俗二種境界,而身光跟智光合為一身,種種,毘字又叫做種種,盧遮那就是障,為什麼說他有智慧光可以照真、俗二種境界,就是他的障都全部盡了,他的遮障,他沒有遮障他沒有障礙,沒有煩惱,沒有任何的障礙,就是種種的障盡種種的德圓,所以叫做毘盧遮那。另外說,《普賢觀經》裡面講說,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,釋迦牟尼他是化身,毘盧遮那就是他的法身而言是一切處的,他的光是遍一切處,他的光在哪裡他住在什麼地方?說常寂光中,常寂光就是他的佛土,他的清淨法身常住之處,也是他修波羅蜜所攝受的地方,也就是菩薩成就的一切道場,共集善根這句話就是修菩薩行所應作,跟隨毘盧遮那共集善根,也就是跟隨菩薩一起去斷一切的障,一起去修一切的波羅蜜度一切的眾生,同時還要積集無量的福德,無邊的妙法,像海一樣多,所以他這裡講說,與毘盧遮那從善根海生。
從生有四種定義,一個是從自佛善根海生,自佛就是自性本具的已經圓滿了十身當中所生。第二個是從本師海生,就是以佛為勝緣曾經接受佛的攝受跟授法,然後自己行得成滿。第三個就是跟毘盧遮那同於餘佛海生,海字就是說,到各個剎海去度眾生共集善根。第四個是從法性佛海生,法性不管是哪一尊佛都是一味的,這是稱性而即,不揀自他,這是就他的名稱所翻譯的,因為上面說都是從毘盧遮那善根海生,所以這個地方他有這四種解釋。
待續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